
建章立制,筑牢创新基石
朱雪兵劳模创新工作室由高精板带事业部热连轧制造中心分工会牵头,1名中铝劳模及2名重庆市劳模作为核心成员,现场技术、生产骨干为主要人员组建而成。
工作室成立之初,为规范组织制度,加强工作室成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室人员集体起草了《工作室管理制度》、《工作室成员职责》、《师徒结对制度》、《工作室成员工作制度》、《日常运行操作规程》等各项制度,并且定期组织成员每月召开工作室会议,建立了创新工作日常管理档案等优质管理制度,为劳模工作室的日常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开展创新工作中,热连轧制造中心以“中心统一领导、劳模引领负责、成员分组实施”为机制,下设现场运行组、设备保障组和宣传组,指派专人负责。由此,围绕降本增效、提质上量、设备改造、技术革新等重点,扎实推进工作室工作。

勇挑重担,亮剑技术革新
朱雪兵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把解决现场问题放在第一位。作为工作室带头人,朱雪兵积极组织参与现场乳液痕改善、罐盖料黑条解决等重点项目。在解决罐盖料黑条技术攻关工作中,工作室成员从各自角度讨论解决方法,通过认真分析缺陷机理和开展全要素对标,将改善方向落在现场清洁生产上。
在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解决了行业通性问题,将表面黑条缺陷由D级提升至B级甚至A级,目前热轧卷材表面黑条稳定控制在B级及以上,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幅提升,提升了核心产品竞争力。
同时,在新产品开发工作中,工作室成员积极建言献策。本着“发现问题就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理念,工作室全年组织实施创新项目达10余项。
在开发钎焊材、7050拉伸板、PS热轧直轧工艺开发和超宽3104罐体料等新产品试验中,工作室人员和生产人员将自身操作经验与生产工艺结合,总结出可行性操作方法,从长期操作中总结出操作技巧,如自创发明的“手动慢速抛尾法”,大大避免了轧辊划伤,提高了轧辊使用寿命和周期;在钎焊材热轧工艺开发中,工作室成员总结并发明减少静压轧制力和速度,实现了气泡比例由原来的5%降至0.5%,大幅减少了气泡产生。
近年来,工作室成员勇挑重担,先后攻克技术难题2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积极开展并参与QC活动10余项,累计为企业创效200万元以上。

创新培训,激发队伍活力
朱雪兵从事轧机操作手工作20余年,先后荣获“中国铝业杯″全国技能竞赛第一名、全国技术能手、中铝劳动模范、重庆市“巴渝工匠”等称号,在轧机操作、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工艺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悉心培养的徒弟何希家,获得“中国铝业杯”全国技能竞赛第二名、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劳模等称号,成为青年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朱雪兵深刻意识到只有提高全体员工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他每月组织1次考试或技术交流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业务培训教育和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素质。
培训交流中,工作室成员与现场职工一起加强本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立足本岗,苦练技术,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关注日常工作中的环节、细节,培养员工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征求员工对创新工作的建议,总结创新工作经验,推广应用创新成果。
几年来,先后培训轧机操作手、压延工等200余人次,通过师带徒做好“传,帮,带”工作,打造出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职工队伍。2020年,热连轧轧线班组被评为“重庆市青年文明号”。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立,将大家的力量加以整合,凝聚到一个团体之上,使一个人的力量变成一群人的力量,一个人的智慧变成一群人的智慧。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来更新换代,而我们就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将良好的精神,优秀的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朱雪兵如是说。
编辑:全铝家居在线--欣欣